《孟子·第十八节》

  徐子曰:“仲尼亟称于水,曰:‘水哉,水哉!’何取于水也?”

  孟子曰:“原泉混混,不舍昼。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,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。苟为无本,七八之闲集,沟浍皆盈;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

《孟子·第十八节》翻译及注释

译文
  徐辟说:“孔子多次对水加以赞美说:‘水啊,水啊!’请问他对于水取的是哪一点呢?”
  孟子说:“有源的泉水滚滚奔涌,不分昼夜,注满了低洼的坑、坎又继续前进,一直流向四海。有本源的都是这样,就取它的这个特点而已。如果没有本源,到七、八月雨水滂沱,大沟小渠都满了,但它们干涸也是很快的。所以名声超过实际,君子认为是耻辱的事。”

注释
1.徐子:人名,姓徐名辟,孟子的学生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墨者夷之,因徐辟而求见孟子。”
2.混混:(hun浑)《楚辞·王逸·九思·伤时》:“时混混兮浇饡。”《说文》:“混,丰流也。”司马相如子虚赋》:“汩乎混流。”郭璞《江赋》:“或混沦乎泥沙。”这里用为水势盛大之意。
3.科:通“窠”。《易·说卦》:“其于木也,为科上槁。”这里用为坎、坑之意。

孟子简介
《孟子》“四书”之一。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著。为孟子、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《孟子题辞》:“此书,孟子之所作也,故总谓之《孟子》”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孟子》十一篇,现存七篇十四卷。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,286章。相传另有《孟子外书》四篇,已佚(今本《孟子外书》系明姚士粦伪作)。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、教育、哲学、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。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