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简介

潮州市,简称“潮”,广东省辖地级市,汕潮揭都市圈城市,潮州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,地处广东省东部,位于韩江中下游,东与福建漳州市交界,西、南、北分别和粤东的揭阳市、汕头市、梅州市接壤。辖区总面积3613.9平方千米(其中域面积533平方千米、海岸线长136千米)。截至2022年10,潮州市下辖2个区、1个县。截至2022年末,潮州市常住人口257.56万人,城镇人口166.92万人,城镇化率64.81%。

潮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美食之都,中国国际文化研究会授予的“世界工夫文化之乡”,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有潮州八景和潮州新八景等景点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中国瓷都,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、全国重点无公害农产品(茶叶)生产示范基地、中国食品名城、国家园林城市,潮州菜之乡、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、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,革命老区苏区、潮人祖地、海滨邹鲁、畲族文化发源地、潮州文化发祥地、华侨之乡、港澳台同胞祖籍地之一。2023年,被评为三线城市。

潮州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,粤东沿海的揭阳、潮州、汕头三市这片地域,近现代名称潮汕,潮汕三市历史上长期同属一个地级政区,自秦汉隶属古揭阳县辖地,自隋代隶属潮州府辖地,1991年汕头市域分设汕头、潮州、揭阳三个地级市。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。

陈宝琛·潮州的古诗词(共1首)

陈宝琛(1848~1935),字伯潜,号韬庵、陶庵、听水、桔叟、桔隐,别署听水老人、沧趣楼主、铁石道人、听水斋主人。福建闽县人。中举后曾来台。同治七年(1868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此后屡次出任考官。光绪八年(1882)任江西学政,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后因中法战争失利,遭受牵连,被降五级,里居达廿馀年。光绪廿四年(1893)开始,掌教福州鳌峰书院,积极推动地方教育。宣统元年(1909)奉召入京,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、弼德院顾问大臣。民国元年(1912)溥仪入学,被宣召为授读,授太傅,尽忠辅育。张勋复辟,推举为议政大臣。民国廿年(1931)满州事变,随帝入满州,及建国登基,仍随侍为帝师傅。民国廿四年(1935)捐馆,年八十八。  陈氏善,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,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。著有《沧趣楼文存》、《沧趣楼诗集》、《沧趣楼联语》、《沧趣楼律赋》、《南游草》、《陈文忠公奏议》等,刊有《征秋馆藏印》、《征秋馆吉金图录》〖参考(1)《福建名人词典》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1995。(2)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,台北:青木印刷所,1935。〗。(杨永智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