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,曾制《水调歌》,唐代发展为大曲(即大型歌舞曲)。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,“歌头”就是开头一段。《水调歌》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“歌头”为中序的第一章,又名“元会曲”“凯歌”“台城游”等。

水调歌头》,是词牌名之一,又名《元会曲》、《凯歌》、《台城游》、《水调歌》,双调九十五字,上片九句四平韵、下片十句四平韵。唐朝大曲有“水调歌”,据《隋唐嘉话》,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。宋乐入“中吕调”,见《碧漫志》卷四。凡大曲有“歌头”,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。名篇有宋代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几时有》,宋代陈亮的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,毛泽东的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

水调歌头 黄永

  • 1.《水调歌头·黄河清朝·黄永天下滔滔也,逝者尽如斯。何故逆流牵挽,争似顺流时。一片孤帆隐隐,万里长风浩浩,相送渺何之。频听长年语,神力勉扶持。君低咏,吾高卧,两相宜。阅尽风波人世,此地坦无...
  • 2.《水调歌头·流觞清朝·黄永五亩田间宅,流水绕逶迤。谁欤林外剥啄,斗酒问山妻。敢学兰亭禊饮,且作杯湖夜泛,觞勺漫提携。二参情未歇,一石醉如泥。嗟公等,同落落,肯栖栖。一路浩歌归去,风月满前...
孙,号艾庵。江苏武进人。顺治十年(1655)进士,官刑部员外郎。以奏销案罢官。家居后,发奋读书,至老不倦。工诗词,与同邑董以宁、邹抵漠、陈维格有“毗陵四子”之称。其词“不趋新斗险,整摄自余情致”(沈雄《古今词话》)。著有《黄选》、《溪南词》、《艾庵存稿》、《珊珊传》。生平事迹见《江苏诗征》卷六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