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溪沙,唐代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分平仄两体,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,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。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,通常以其词为正体,另有四种变体。全词分两片,上片三句全用韵,下片末二句用韵。此调音节明快,为婉约、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。代表作有晏殊的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一杯》、苏轼的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》、秦观的《浣溪沙·漠漠轻寒上小楼》、辛弃疾的《浣溪沙·常道中即事》等。

浣溪沙又名“浣溪纱”,典出“西施浣纱”。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,粉面桃花,楚楚动人。她在河边浣纱时,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,儿看见倒影,忘了游水,渐渐沉到河底。历史上以“沉鱼”代称西施。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,该溪因此又名“浣纱溪”。

浣溪沙 刘永济

刘永济(1887-1966) 字弘度、宏度,号诵帚,晚年号知秋翁,室名易简斋,晚年更名微睇室、诵帚庵。湖南新宁人。著名古典文学家。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。历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,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,浙江大学、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、湖南文联副主席,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。对屈赋和《文心雕龙》研究颇深。有《屈赋通笺》、《文心雕龙校释》、《唐人绝句精华》、《唐乐府史纲要》、《文学论》、《十四朝文学要略》、《词论》、《微睇室说词》、《诵帚庵词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