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漏子词牌名,又名“付金钗”“独倚楼”“翻翠袖”等。以温庭筠《更漏子·玉炉香》为正体,双调四十六字,前段六句两仄韵、两平韵,后段六句三仄韵、两平韵。另有双调四十六字,前后段各六句,两仄韵、两平韵;双调四十五字,前段六句两仄韵、两平韵,后段六句三仄韵、两平韵等变体。代表作品有温庭筠《更漏子·丝长》、韦庄《更漏子·钟鼓寒》等。

更漏子 毛奇龄

  • 1.《更漏子·其四清朝·毛奇龄剪鲛丝,量兽锦。宽窄灯前自审。钿尺短,错刀残。晚来多少寒。园雾薄。林花落。水面星摇池阁。山犬吠,草虫鸣。曲房魂暗惊。
  • 2.《更漏子·其五清朝·毛奇龄井梧阴,庭树暝。寂寂画栏人静。蜡子焰,蟹衣筐。邻家夜绩凉。芭蕉露。零如雨。记得暗中欢去。宵漏尽,晓钟催。碧窗殊未来。
  • 3.《更漏子·其二清朝·毛奇龄小檀槽,新捍拨。弹就夜堂秋月。银箭断,玉钗凉。烛槃红泪长。寒角动。霜风送。惊起金微残梦。关戍柝,女郎砧。城南秋渐深。
  • 4.《更漏子·其三清朝·毛奇龄幔钩绳,复斗穗。寒夜美人半睡。云掩絮,月胧明。枕函亭钏声。蚕烛耀。飞蛾绕。门外乌啼难晓。燔蕙烬,隐纱笼。罘罳划碎红。
  • 5.《更漏子·其一清朝·毛奇龄枣屏深,桦烛冷。复壁照人双影。鱼坠管,兽衔环。一床衾枕单。更漏咽。楼头月。偏射小窗明蛤。红幕掩,鹊桥低。银河又向西。
毛奇龄的诗词曲代表作

毛奇龄(1623—1716),清初经学家、文学家,与弟毛万龄并称为“江东二毛”。原名甡,又名初晴,字大可,又字于一、齐于,号秋晴,又号初晴、晚晴等,萧城厢镇(今属浙江杭州)人。以郡望西河,学者称“西河先生”。

明末诸生,清初参与抗清军事,流亡多年始出。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,授检讨,充明史馆纂修官。寻假归不复出。治经史及音韵学,著述极富。所著《西河合集》分经集、史集、文集、杂著,共四百余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