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·寄命湖船带梦游

朝代:清朝|作者:陈三立|
寄命湖船带梦游,又依海客恋残秋。
楹书壁挂成千劫,波影花光聚一楼。
映照须眉能玩世,支离皮骨故工愁。
持杯各在飞鸿侧,咽入天风与唱愁。

赏析/鉴赏

原题: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纪事依韵奉酬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随日童谣唐朝·佚名黻水竭,武井溢,此中当有圣人出。
  • 2.《贻王充道隐士宋朝·李彭忆昨涪翁虎溪别,雁来一字不宁收。劳君为传三月信,遣我少宽千斛愁。烟艇方游建业水,玉人犹在仲宣楼。何时挂席西湖去,藜杖青鞋鹦鹉洲。
  • 3.《次中丞韵宋朝·彭汝砺人家碧瓦照朱丹,缥缈烟涛密琐关。一水北邻千里海,万峰南揖四明山。鸟啼浮世尘埃外,人在青云道路间。祇恐公归难久驻,匆匆便捧诏书还。
  • 4.《刘晦叔挽词二首·其一宋朝·苏过早岁声名耸搢绅,晚途端合付经纶。绣衣曾是先朝旧,郎省空惊白发新。不羡得车誇贵仕,但令遗爱在斯民。德星临处阴功满,高大门闾畀后人。
  • 5.《又次韵答之十首·其三宋朝·释德洪拥衾睡美无人唤,闲忆当年趁早朝。今伴赤松聊卒岁,后来功业付曹萧。
陈三立(1853年10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

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,历任吏部行走、主事。1898年戊戌政变后,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

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