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·盛德临中夏

朝代:明朝|作者:方孝孺|
盛德临中夏,黎民望彼苍。
少留临宇宙,未必愧成康。
宗社千年恨,山陵后世光。
神游思下土,经国意难忘。¤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菩萨蛮·眉尖早识愁滋味宋朝·黄公度眉尖早识愁滋味。娇羞未解论心事。试问忆人不。无言但点头。嗔人归不早。故把金杯恼。醉看舞时腰。还如旧日娇。
  • 2.《秋兴明朝·王佐(汝学)何处寻秋光,秋在梧桐上。昨宵白露下,一叶飘丹状。今宵风雨声,叶叶堪惆怅。晓起视庭除,丹铺藉霜降。呼童扫秋风,爱惜诗景象。且留秋光在,供我闲酬唱。
  • 3.《苦热沈丈共避树下明朝·叶太叔逃暑得同心,相携坐树阴。风声低度壑,云影细通林。飞鸟长空绝,游鱼浅水沈。谁怜田父苦,目尽望甘霖。
  • 4.《乌夜啼元朝·郑廷玉我则见黑模糊的印在钢刀靶。天那则被你缠杀我也忍字冤家。旦儿云:好。出家人如此行凶。刘均佐杀人哩。正末唱:你可休叫吖吖一迷
  • 5.《南乡子·闺情明朝·李雯凉雨似新秋,帘卷湘波不下钩。看尽青山和黛湿,新愁,压下云屏角枕头。常把带围收,银蒜低垂宝篆浮。暗数松儿人不见,凝眸,浓绿阴阳燕子楼。
方孝孺的诗词曲代表作
方孝孺(1357-1402年),浙江省宁县大佳何镇溪上方村人,明代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。 方孝孺刚直不阿、孤忠赴难、不屈而死,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“诛十族”的人。鲁迅先生曾在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里以他为典故来形容柔石,认为方孝孺是一个比较迂(即耿直单纯,非贬义)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