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感

朝代:唐朝|作者:李商隐|

非关宋玉有微辞,却是襄王梦觉迟。

一自《高唐》赋成后,楚天云雨尽堪疑。

古诗简介

《有感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前两句谓非是宋玉要以微辞托讽,而是因为楚襄王沉迷梦中迟迟不觉醒,故作《高唐赋》以讽喻。后两句谓此赋既成,后来一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,都被怀疑为别有寄托之。这首即事议论之诗,借宋玉以写自己,含蓄深刻而措辞委婉。

翻译/译文

并非是宋玉喜欢隐喻托讽常常有微辞,而是楚襄王沉迷艳梦醒来得实在太迟。
自从那惊世名作《高唐赋》写成传开之后,有关楚天的诗章被认为全都可疑。

注释

⑴关:涉及。宋玉:战国楚辞赋家,事楚襄王。微辞:以委婉含蓄的言辞托讽。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,短宋玉曰:‘玉为人体貌闲丽,口多微辞,又性好色,愿王勿与出之后宫。’玉曰:‘体貌闲丽,所受于天也;口多微辞,所学于师也;至于好色,臣无有也。’”
⑵襄王:楚襄王。据说襄王与宋玉游于梦泽,玉告以楚怀王曾游高唐,昼寝梦见神女,襄王命宋玉作《高唐赋》。其王寝,果梦见与神女遇合,明日再命宋玉作《神女赋》。宋玉的《高唐》《神女》二赋,皆为托讽襄王荒淫之作。
⑶楚天云:宋玉《高唐赋序》记楚怀王游高唐,与巫山神女共进枕席之欢,临别,神女对怀王说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;旦为行云,暮为行;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后遂以云雨指代男女合欢之事。此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。

创作背景

宋玉在生活经历、遭遇、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李商隐有着许多相似之处。他们都是生逢衰世、落拓不偶的文人,沉湎于个人不幸的命运,多愁善感、伤春悲秋。宋玉深得李商隐的推崇和喜爱。从创作来说,李商隐的诗歌多用典故,这些浓缩的符号使原本就难解的诗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。同时,由于李商隐处在牛李党争夹缝中的尴尬境遇,以及他个人脆弱内向与抑郁自伤的气质,使他的诗歌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,诗歌多有比兴和象征的手法,辞彩繁艳、意境深邃、意象多义,既曲奥难懂、朦胧晦涩,又魅力无穷。李商隐的遭遇和他诗歌独有的特点决定了他的诗歌常常被误解。这首诗就是借助对宋玉的同情,来澄清自己诗歌的创作意图。

赏析/鉴赏

这首即事议论之诗,借宋玉以写自己,含蓄深刻而措辞委婉。
诗的前两句是说,并非宋玉特别喜爱隐舍不露的言辞托讽,正是因为襄王沉迷艳梦,迟迟不醒,这就暗示自己确有微辞托讽之作,而且是事出有因,不得不然。后两句是说,自从《高唐赋》问世以后,凡是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便都值得怀疑为别有托讽了。这就暗示说,诗人自己另一部分写男女情爱的诗作并不一定另有寄托,但人们因为受了微辞托讽的《高唐赋》式作品的影响,便都怀疑它们有所寄托了。李商隐用“尽堪疑”的词语,是想表明这种“疑”事出有因,同时又是想表明这种笼统的疑并不符合实际。
李商隐与宋玉,都属于多情才子、沦落文人一类。由于遭际相似,李商隐的偏爱宋玉,更多表现为自叹与自伤。李商隐在当时境遇之中,常常是“无悰托诗遣,吟罢更无悰”(《乐游原》)。深曲浓重的愁思,沉缅绵邈的情感,产生了“楚天云俱有托”的艺术表达和追求。诗人的拳拳之心应当得到后人的理解。然而诗人非但没有得到时人的理解,更被置之于无端的猜测和粗暴的责难之中。后二句“一自《高唐》赋成后,楚天云雨尽堪疑。”既是辩说其诗并非篇篇寄寓世事,也是讥诮世人无知,徒然疑忌,其中更有“才命两相妨”、“多情岂自由”的伤感

相关古诗分类

李商隐的诗词曲代表作
李商隐(公元813—858),字义山,号玉谿生,又号樊南生,汉族,唐朝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沁阳市)人,是唐朝著名诗人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清乾隆五十四年《怀庆府志》记载,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(今沁阳山王庄镇)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