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庭筠·七里海的诗句(共1句)

七里海简介

1.七里滩,河北省秦皇昌黎县境内潟湖,七里,曾名七里滩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称其为“溟海”。以水域约宽七里得名,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(北戴河新区),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。东南岸有沙丘(俗称沙坨峪)与渤海相隔,东北隅通新开口与渤海相连。水域宽约3公里,长约5.5公里,面积约15平方公里。

横贯昌黎县境内依次排列的五条排水河道,均汇入七里海,称七里海水系:河流总长118.7公里,流域面积486.6平方公里。设计行洪能力475立方米每秒,最大泄量538立方米每秒。

2.七里海地处天津东北,宁河区西南部。 东距芦台18千米,有潘庄、表口、造甲、七里海、淮淀等五个乡镇环抱。七里海地域辽阔,地势低洼,水源充足,海拔1.7-2.4m,为常年性蓄水洼淀。中间及东西两侧有潮白、蓟运、永定三条大河流过,另有二级河道三条纵横海内。全年降量600~900毫米,蒸发量1000余毫米。

温庭筠的诗词曲代表作

温庭筠(约812—866),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汉族,太原祁县,今西祁县东南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