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蕡·菟丝花的诗句(共1句)

菟丝花简介

菟丝子(Cuscuta chinensis Lam.),旋科菟丝子属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,其茎细缠绕,黄色;无叶;苞片小,鳞片状;多簇生,花梗粗壮,花萼杯状,裂片卵圆形或矩圆形,花冠白色,壶状或钟状;蒴果近球形;种子卵形淡褐色,表面粗糙;花期7~8,果期8~9月。  菟丝子其实是“吐丝子”的意思,吐丝儿,就是它的种子加水煎煮以后种皮破裂,可以露出黄白色的小胚芽,形如吐丝之状,所以叫吐丝子。  菟丝子原产于美洲,国外分布于伊朗、阿富汗向东至日本等地,中国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;  喜高温、湿润气候,多生长拔200~3000米的田边、坡阳处、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;通常寄生于豆科、菊科、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。  菟丝子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和传播。  菟丝子干燥成熟的种子入药,记载始于《神农本草经》“主续绝伤,补不足,益气力,肥健……久服明目,轻身延年。”其药食同源,还可治小便过多或失禁,补肾益精,养肝明目。  现代研究表明,菟丝子具有增强免疫,改善血液等功效。  菟丝子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,它具有非常广的寄主忍受性,单株可寄生在多株寄主上,若其中有被病毒感染的寄主,此病毒可能经由菟丝子传播到其他寄主上,所以对胡麻、苎麻、花生铃薯等农作物也会产生危害。 

孙蕡(1337—1393),字仲衍,号西庵先生,广东南海平步(今顺德平步乡)人。生于元至元二年(1337年)。他仪表堂堂,性格通达、豪爽。孙蕡于书无所不读,写起文来不用起草稿,开卷展纸,挥笔而成。初读起来好像并无刻意经营,细加体味,则气象雄浑,兴喻深致,有魏晋度。他从小就志气不凡,不随便与人交往,乡间的人都很尊敬他,称他孙先生。
负节概,不妄交游。何真据岭南,礼遇之。洪武三年(1370),举于乡,旋登进士。授工部织染局使,长虹县主簿。召入,为翰林典籍,与修《洪武正韵》。出为平原主簿,坐累逮系,旋得释。起为苏州经历,复坐累戍辽东。后因尝为蓝玉题画,论死。蕡博学工诗文,诗清圆流丽,著述甚富。蕡殁,诸书散佚,今存九卷,《四库总目》行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