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溪沙,唐代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分平仄两体,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,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。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,通常以其词为正体,另有四种变体。全词分两片,上片三句全用韵,下片末二句用韵。此调音节明快,为婉约、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。代表作有晏殊的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一杯》、苏轼的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》、秦观的《浣溪沙·漠漠轻寒上小楼》、辛弃疾的《浣溪沙·常道中即事》等。

浣溪沙又名“浣溪纱”,典出“西施浣纱”。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,粉面桃花,楚楚动人。她在河边浣纱时,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,儿看见倒影,忘了游水,渐渐沉到河底。历史上以“沉鱼”代称西施。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,该溪因此又名“浣纱溪”。

浣溪沙 苏轼

  • 21.《浣溪沙·新秋宋朝·苏轼 风卷珠帘自上钩。萧萧乱叶报新秋。独携纤手上高楼。 缺月向人舒窈窕,三星当户照绸缪。香生雾縠见纤柔。
  • 22.《浣溪沙·方响宋朝·苏轼 花满银塘水漫流。犀槌玉板奏凉州。顺风环佩过秦楼。 远汉碧云轻漠漠,今宵人在鹊桥头。一声敲彻绛河秋。
  • 23.《浣溪沙·一别姑苏已四年宋朝·苏轼 一别姑苏已四年。秋风南浦送归船。画帘重见水中仙。 霜鬓不须催我老,杏花依旧驻君颜。夜阑相对梦魂间。
  • 24.《浣溪沙·九月九日二首宋朝·苏轼 珠桧丝杉冷欲霜。山城歌舞助凄凉。且餐山色饮湖光。 共挽朱轓留半日,强揉青蕊作重阳。不知明日为谁黄。
  • 25.《浣溪沙·画隼横江喜再游宋朝·苏轼 画隼横江喜再游。老鱼跳槛识清讴。流年未肯付东流。 黄菊篱边无怅望,白云乡里有温柔。挽回霜鬓莫教休。
  • 26.《浣溪沙·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宋朝·苏轼 学画鸦儿正妙年。阳城下蔡困嫣然。凭君莫唱短因缘。 雾帐吹笙香袅袅,霜庭按舞月娟娟。曲终红袖落双缠。
  • 27.《浣溪沙·渔父宋朝·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。散花洲外片帆微。桃花流水鳜鱼肥。 自庇一身青箬笠,相随到处绿蓑衣。斜风细雨不须归。
  • 28.《浣溪沙·同上宋朝·苏轼 芍药樱花两斗新。名园高会送芳辰。洛阳初夏广陵春。 红玉半开菩萨面,丹砂浓点柳枝唇。尊前还有个中人。
  • 29.《浣溪沙·寓意宋朝·苏轼 炙手无人傍屋头。萧萧晚雨脱梧楸。谁怜季子敝貂裘。 愿我已无当世望,似君须向古人求。岁寒松柏肯惊秋。
  • 30.《浣溪沙·自适宋朝·苏轼 倾盖相逢胜白头。故山空复梦松楸。此心安处是菟裘。 卖剑买牛吾欲老,乞浆得酒更何求。愿为辞社宴春秋。
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
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