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辞》记载:“沁园春,词牌名。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,后人作以咏其事,此调因此得名,又名《寿星明》、《洞庭春色》等。双调一百十四字,平韵。”有关《沁园春》词牌的来历有多种说法。一是窦宪夺沁园后,召集朝中文臣武将来沁园宴饮,附炎趋势文人写了歌颂沁园的词章令歌姬演唱。后人将这种歌颂沁园的词章制成词牌,名为《沁园春》。二是沁水公主和驸邓乾闲暇时吟诵诗词唱和,宫中文人将其吟诵的词章制成词牌,名曰《沁园春》。

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。创始于晚唐。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。《万氏词律》:“《沁园春》是古调,作者极盛,其名最显。”沁园春以苏轼词为正格,双调114字。亦名《寿星明》。据万树《词律》卷十九所录,还有另一体,即115字者。另有《花发沁园春》与此调无涉。

沁园春 刘凤梧

  • 1.《沁园春·遥听辽东近现代·刘凤梧遥听辽东,忽鸣锋镝,声惊梦残。怅琵琶音辍,泣抛红豆;胭脂山失,休饰朱颜。胡骑自来,长城谁坏,冠盖纷驰戎马间。伤心事,是年年金鼓,处处烽烟。背城一战非难,算来必中...
刘凤梧(1894—1974),名国桐,一字威禽,号蕉窗老人,又署司空遁叟,安徽岳西古坊乡人。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学院,曾从桐城胡渊如、潘季野、长沙陈慎登诸先生学诗,从蜀中李大防(范之)、周岸登(癸叔)二词学教授学词。任安徽省教育厅视导及安庆各中学教师多年。1949年秋退归故里,改业行医。1957年,受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。“文革”后期病逝。有《蕉轩诗钞》,《病蛩吟草》、《劫火集》、《绿波词稿》,共诗词四千余首,由幼子梦芙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