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桥仙》,词牌名,又名《鹊桥仙令》、《金风玉露相逢曲》、《广寒秋》,双调五十六字,前后阕各两仄韵,一韵到底。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。

关于“鹊桥仙”这一词牌名的由来,一说因欧阳修有词“鹊迎桥路接天津”一句,取为词名。又有一说,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。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“鹊桥相会”的神话有关。古时关于“鹊桥”的神话,以东汉应劭《俗通》中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”的记载为最早。至唐时,民间传说更为普遍,人多有吟咏。该调当于此际产生。

鹊桥仙 程钜夫

程钜夫的诗词曲代表作

程钜夫(1249年—1318年),初名文,因避元武宗海名讳,改用字代名,号楼,又号远斋。建昌(今江西南城)人,祖籍郢州京山(今属湖北)。元朝名臣、文学家。
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。南宋末年,随叔父降元,入为质子。因受元世祖赏识,累迁至集贤直学士。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奏陈五事,又请兴建国学、搜访江南遗逸、参用南北之人,其建议均被采纳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,拜侍御史,行御史台事,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,皆获擢用。丞相桑哥专政,程钜夫上疏极谏,几遭杀害。其后历官大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、翰林学士承旨,并参与编修《成宗实录》、《武宗实录》。延祐五年(1318年)去世,年七十。泰定二年(1325年),追赠大司徒、柱国,追封楚国公,谥号“文宪”。
程钜夫历事四朝,为当时名臣,其文章雍容大雅,诗亦磊落俊伟。有《楼集》三十卷。